舊詞新用話“磨合”
“磨合”一詞最近屢見報章,諸如“中國女排完成磨合觀察,確定世錦賽下階段主力陣容”、“新班子先磨合再合作”、“中美結(jié)束磨合期步入務實階段”、“畢業(yè)學員怎樣順利度過‘磨合期'”、“在夾縫中磨合和成長的中國法治”等等。那么,“磨合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其實,磨合本不是個新詞,早已廣泛使用于工業(yè)領域,尤其在汽車行業(yè)。駕車族皆知,新車上路,馬達的齒輪需要磨合,有一段磨合期。磨的是引擎中活塞上的金屬密封環(huán),磨的結(jié)果就是使此環(huán)外廓形狀與氣缸壁精密吻合,從而使活塞與氣缸壁間的密封達到最優(yōu),發(fā)揮原始設計的工作能力,進入正常車輛使用。同時,駕車人對新車要進行了解、適應。汽車的磨合期如同運動員在參賽前的熱身運動,目的是使機體各部件機能適應環(huán)境的能力得以調(diào)整提升。
現(xiàn)在,磨合一詞被廣泛使用于多個領域,詞義有了一定的引申,它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,處于同類別,存在著事實上或價值上的差異,但又有著雙方認同的價值取向,如共同的利益、目標等,在交往和交流的過程中,經(jīng)過各種碰撞、摩擦,以自我為中心的個體摒棄差異,按共同的價值視點包容異己,經(jīng)過調(diào)整、改善,逐步形成共識,融合同化為共同體――新生的個體的過程。如: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磨合;人與集體、社會之間,也有一個價值觀的適應、同化的過程;兩種文化、不同的思想觀念或意識形態(tài)之間,也有一個交流、沖突、包容、認同的過程;集體與集體、國與國之間的交往、交流,也有相互理解、相互包容,尋求共同價值視點的磨合過程。